驚蟄過后,萬物復蘇。這是北京作為全域國家森林城市迎來的第一個春天。

今年初,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正式授予北京市“國家森林城市”稱號,作為一個缺水且繁華的大都市,這樣的殊榮顯得非常珍貴。目前,全市的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44.9%,公園總數達到1065個,2000多種野生動植物跟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城市里。

漂亮的數字之外,是我們每天都能感受到的綠色獲得感:上班路林蔭伴隨,推窗就能見公園,城市里也能聽到嘰嘰喳喳的鳥叫聲。

 

南海子公園周邊林海蔥蘢。

 

過去

北京平原和城區缺少森林

如今的北京,走到哪兒,都是郁郁蔥蔥、滿眼綠色,但在半個多世紀前,走出家門就能見到森林、公園,實在是難以想象。

數據顯示,新中國成立之初,北京的森林覆蓋率僅有1.3%。整個城市都光禿禿的,不僅景觀差,還會引發沙塵暴、暴雨等自然災害。春天,大風長驅直入,卷起沙塵包裹城市;夏天,大雨傾瀉而下,裹挾著泥土奔涌下山。

逆轉?

義務植樹給荒山鋪上綠色

為了盡快綠化荒山,上世紀80年代開始,“義務植樹”漸漸成了一項傳統。每到春天,數不清的單位、學校、軍隊都會組織人馬奔京郊刨坑種樹。再加上飛播、爆破造林等方法的應用,京城五大風沙源很快被治理,通衢大道周邊也綠意盎然。

濯濯童山變蓊郁,但這遠遠不夠——這份綠色,距中心城區太遠了。

逆轉?

啟動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

平原增綠,可以說是難上加難。北京被燕山、太行山環抱,僅有不到四成面積屬平原,這些珍貴的寶地往往人口稠密、產業聚集,擴綠的難度極大。

王成是國家林草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的常務副主任,因為工作原因,他常去其他城市調研考察,乘坐飛機在首都機場上空盤旋時,城市的綠化狀況一覽無余。“十多年前,北京的森林幾乎都在山區。中心城和平原地區很少有大片的森林,大多是行道樹和防風帶。”他說,2012年以前,北京市域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被森林覆蓋,然而,平原地區的森林覆蓋率卻只有15%左右。

2012年起,本市先后啟動了兩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。十年間,平原地區森林資源總量更是翻了一番,基本與其他世界級大城市持平。在北京的平原區,形成了萬畝以上綠色空間斑塊30處,千畝以上綠色空間斑塊260處,也為“創建森林城市”撐起了“四梁八柱”。


延慶蔡家河生態林。

現在

北京已成為“千園之城”

2016年,本市啟動了森林城市建設,在全國率先編制實施了北京森林城市發展規劃。結合城市更新和“疏整促”專項行動,全市建成一批城市休閑公園、口袋公園、小微綠地、村頭片林,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提高到16.9平方米,公園總數達1065個。


京西林場的落葉松。

助推劑?

騰退土地 公園多達1065個

廣渠路王四營段車水馬龍,南側有一座不滿1歲的公園——觀音堂城市森林公園。公園不大,面積約50畝。這里的微地形起伏有致,步道旁散落著旱溪、植草溝。春天即至,草木正在返青,櫻花、海棠抱著花骨朵兒,等待一場淋漓的春雨催開花朵。

觀音堂城市森林公園藏于鬧市,誤入其中的人會感嘆它的秀麗。當地人對它的“前世今生”了如指掌——幾年前,這里還是遠近知名的群租公寓,足足有27棟樓。每棟樓之間只有一兩米的距離,被形象地稱為“拉手樓”。在“疏整促”專項行動中,存在隱患的出租公寓完成了疏解騰退,公園在去年建成并對外開放。

“公園的建設標準很高,栽種了不少開花和食源植物。”朝陽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,園中還開辟了幾處森林和微濕地,可為蜻蜓、蝴蝶、瓢蟲、螳螂、光肩星天牛等20多種昆蟲提供生存環境。據測算,公園能服務周邊3萬多名居民,茂盛的花木每天能消耗3000公斤二氧化碳、釋放2190公斤氧氣,日滯塵量達10.86公斤。

開車行駛在廣渠路上,會發現公園一個接一個,除了觀音堂城市森林公園,還有官莊公園、古塔公園、白鹿公園等,綴連成了一條寬2.5公里、長4.5公里的綠軸,居民區和產業鑲嵌其間。

近年來,北京的公園數量呈井噴式增長。在寸土寸金的核心區,廣陽谷、新中街等城市森林和休閑公園,讓市民有了鬧中取靜的地方;在城鄉結合部,溫榆河公園、舊宮城市森林公園、回龍觀體育公園等綠隔公園,起到了美化城鄉的作用;在城市副中心,綠心森林公園開創了“先造林,后建城”的先河。

最新數據顯示,全市的公園總數已經達到了1065個。


北京城市副中心。

助推劑?

城園無界 數百座公園微改造

近幾年北京新建的郊野公園大多不設圍墻,更可喜的是,越來越多的資深公園也“拆欄透綠”,僅在朝陽和海淀,就已經有100多個公園主動拆掉了圍欄和圍墻。以海淀公園為例,在2022年就拆除1900多延米的鐵質高圍欄和綠籬圍欄,并實行24小時開放。這樣一來,城市景觀不再割裂破碎,游客入園更加方便,公園里的衛生間也可以讓市民共享。

家住北三環附近的王穎,今年35歲。在她的童年時代,逛公園特指去逛北海、頤和園等名園,得買票。“現在的公園大多是免費的,連圍欄都沒有。”她說,逛公園不再需要儀式感,而是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,茶余飯后信步可至。

對于王穎來說,最熟悉的莫過于家門口的元大都公園。那是一座狹長的公園,要走進門區,從前得繞幾百米的路。拆掉圍欄之后,公園的部分出入口進行了景觀提升,開辟綠島、錯層花池、藝術花箱,還因地制宜增設了沿街的座椅等。朝陽區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說,出于保護游客安全、文物安全等原因,部分圍欄實在無法拆除,也將用藤本月季、北海道黃楊等植被進行美化。

除了拆圍欄,很多公園也在開展其他微改造。就拿朝陽區來說,去年共有10座公園變得更舒適、秀麗。比如,東壩公園完善了路網結構,實現園路與綠道互聯互通;京城森林公園利用原有低洼地形,改造成濕地水系;鴻博公園依托現狀水系,突出公園觀鳥、自然教育特色;黃草灣公園增加兒童活動空間和林地露營區功能……


亞運村小微濕地。

精細化的改造不僅是為了服務游客,也讓野生動植物受益。比如,昌平東小口城市休閑公園在改造之后,園中的一處山包進行了“留野”,進山的小路拿樹枝和荊棘封死,為動物們提供藏身之地。小山包封閉了幾年,如今,誰也不知道里頭到底有多少動物,但公園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經常見到漂亮的山雞,撲棱著翅膀從山里飛出來。

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。不少公園在改造時,開辟了雨水塘、植草溝等,布置本杰士堆、人工鳥巢、昆蟲旅館、小微濕地等適合野生動物隱蔽、棲息、覓食的近自然生態保育場所。有的公園還會結合科普教育,為兒童及青少年打造室外自然課堂。

未來

打造100條城市畫廊

如今,北京成功創建全域國家森林城市。這并不是一個綠色的休止符,而是建設“花園城市”的新開端。

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局長高大偉介紹,未來,北京將實施全域森林城市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計劃,以花園城市建設為引領,通過生態網絡完善、森林質量提升、生物家園建設、城鄉增彩延綠和鄉愁景觀延續等五方面行動,推進“一屏、三帶、九廊、多片區”生態空間建設。

“花園城市”,顧名思義,城市將變得更加多彩和鮮妍。

“北京環路上的月季帶聞名全國,今后這樣的景色將更多。今年,全市將打造東城花市大街、石景山五里坨東街等100條如畫的城市廊道。”市園林綠化局城鎮綠化處處長劉明星介紹,“城市畫廊”是個全新的概念,即充分利用已經郁閉的林路,在兩側的圍欄、墻體上增植開花的攀援植物,如月季、凌霄等,補植彩葉樹種。屆時,市民能享受到風景如畫的出行環境,“走出家門,就好像進入了大花園。”

 

北京環路的月季花帶。

300座立交橋將有大變化。劉明星介紹,針對二、三、四、五環及其他城市重要聯絡線上的300座立交橋,將開展垂直綠化,拓展城市綠色空間。比如在引橋部分栽植攀援植物,消除橋體灰色空間,避免橋體和城市景觀的割裂。

北京將在綠化的基礎上加強彩化,多種一些色彩斑斕的樹種,不但要打造二、三、四環“環城花廊”,還要建設五、六環“環城彩林”,形成四季景觀變換的平原大美林海100處,千畝以上集中連片的山區彩色景觀林100處。

2024年,京城還將新增造林綠化1萬畝,新建公園綠地200公頃,使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4.95%。市民身邊將再添海淀大牛坊、豐臺康馨等15處休閑公園和城市森林,西城馬連道、朝陽姚家園等50處口袋公園及小微綠地。

此外,本市還將持續豐富中軸線生態文化,強化三條文化帶生態文化建設。延續老城胡同院落景觀風貌,恢復歷史名園格局,保護和傳承古樹名木文化。此外,本市還將建設各類城鎮公園70個、村頭片林800處、老北京水果基地50個。

 何建勇 攝 

來源: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 朱松梅,楊曉丹

流程編輯:u028

如遇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。版權侵權聯系電話:010-85202353